Weekly通讯-第九期:置信度、乐观主义与为什么集体很容易做出烂决策

25

信息置信度分级

在一个争夺注意力的开放市场上,相较于积极、建设性的思想,较为阴暗的情绪更能吸引眼球。面对外部信源,我们可以将每一条信息按照置信度从A到F进行分级:

A:完全确定。

B,小规模事件中,关键截图等被刻意淡化,但有网友目击大量间接证明;大规模事件中,有明确方向定性,但规模太大无法在统计学上精确定量。但说东南不会到西北,方向基本上正确。

C,向业内和临近行业的有关人士调查,有一定佐证,但是也有利益相关和当局者迷导致结果不是很准确。

D,零星的消息,提供者无利益相关和造假动机,结论符合逻辑,但缺乏证据

E,没必要发了,有点依据但不多,其他可能性太多很难命中,故而不需采信。

F,经过断章取义的谣言。

革命乐观主义与先做个垃圾出来

边防线上,肚子笑抽抽是常事。这个叫做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想象一幅宣传画:我是主角,浑身结结实实的肌肉,站在一滩烂泥里面,45 度仰望天空做憧憬状。 「他妈的」也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金属外壳》里有个士官长,能够 10 分钟不换气地骂脏话,我觉得斯坦利·库布里克刻画得非常传神。美国也有乐观主义,或者可以叫民主灯塔乐观主义;非洲原始部落里也有乐观主义,可以叫酋长乐观主义。没有乐观主义可不行,人类就走不出东非大裂谷。你比方说,「兔子脚呱啦」今天被狮子拖走吃了,你要哭天抹泪的,保不定你也被狮子拖去吃了。环境艰苦,哭天抹泪是不顶用的,不如骂一声「他妈的」,该咋咋地。

道理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完全没必要硬给自己加戏扮苦情人设,虽说人生如戏但绝大多数人演的都不会有观众。环境艰苦,未来可期,面对困难时哭天抹泪是没用的,真不如骂一句「他妈的」和「我操」然后继续干活,努力让损失小一点,可争取的收益多一点。

别想着一次成功,别想着一稿通过,先做个垃圾出来。通过了也不会怎么样,成功了也有下一个人物,先做个垃圾出来。有垃圾就有变废为宝的机会。不制作垃圾,你就只有焦虑拖延的机会。

垃圾这个概念,也值得辩证,为什么你做的就是垃圾呢?

这个世界上很多拉胯的人都在信心满满地站在台上,领导团队、领导公司,对着世界指手画脚,对着别人好为人师,很多拉胯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在拉胯,标准不一样罢了。什么是真正的垃圾,飘进海洋、填进陆地、污染空气的垃圾,物理垃圾难以处理,你写的垃圾已经很环保了。

你做的真的中是你眼里的垃圾,你不做这个垃圾出来,下一个人做的还不如你做的垃圾好看好用好有价值,那现在做垃圾的人,凭什么不是你呢?(超级绕口令)

反正大部分人都很垃圾。

处理舆论时切忌懒惰思维

互联网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反对建制派的会将建制派的思潮称之为“五毛”和“网评员”,建制派经常会将反建制派的思潮称之为“1450”和“网军”。我在这里当然不会否认各种主权政府和实体一定会出于自己的利益培养出自己的舆论力量,但给所有和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群思潮贴上一个“被刻意操纵”的标签实际上是一种懒惰和恐惧——因为不愿也不敢相信世界上真的存在和自己相悖的声音。

中国乃至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大太复杂了,各个地区、群体的经济基础不同,自然而然的就会催生出各种相异乃至于冲突的上层建筑思潮,思潮冲突天然就存在且合理。一味的去否认这些思潮存在的合理性相当于自己把自己的双眼给蒙住,自己给自己创造一大批没有办法去解决的敌人。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可以同时存在多种并行不悖的体系,我们作为社科的学者要尽量的去解释,而非看到就直接去否定。这个观点可以适用于一切左、右、粉、蓝等阵营。小人和而不同,君子美美与共,我们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扩大共同体而非相互攻讦。

为什么集体很容易做出烂决策?

在写到这点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有两种可能:

1.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集体决策中的好结果被我们当成“应有之事”被忽视了,反而是集体做出的烂决策被当做经典案例给放大,暗合90年代之后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之风(例如乌合之众的大火)

2.任何一个集体,只要覆盖面越广,那么其成员的平均素质就会越贴近于全人类社会的平均素质,如果说这个集体的精英寡头能做出来的决策水平是80分,那么扩大到全集体的决策水平就可能会下降到60分;当集体作为决策单位的时候就更可能被煽动,和为了眼前的小利忽视了更为长远的利益……

我觉得其实这两种可能都有道理。人类社会现在的两个主要经济体基本都实质性的实行精英寡头决策制度,所谓的各自的,带有全民参与的决策体系更像是用来安抚民意的制度花瓶。人类社会每天需要处理的议题茫茫多,让集体每天浪费行政资源去充分理解并处理这些议题本身就不可能,民主集中制理论上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构建的。

言论

  • 许多艺术家对心理学都有些诟病,可能是将精神量化的学科让他们自由的灵魂深感抵触,科学界就相反,他们永远嫌心理学量化得不够彻底,可检验性不够高,哲学家的诟病可能就简单得多,单纯嫌它浅薄而已。
  • 为什么我们制定谋略的时候,总会想着一切都会按照我们想象的去发展,好像连天地都要为我们心中的计谋让路、乃至天地都要配合我们心中的计谋?
  • 使原本可能看不见的东西通过你被他人看见。 —— 法国著名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这也就是所有创作的意义,或者说是创作背后的逻辑。你提供自己独特的视角呈现给这个世界。
  • 任何貌似理所当然的神话,往往都是不可信的,越是无懈可击,往往越值得怀疑。当一个商业故事以无比圆滑和生动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必须怀疑,而所有的怀疑,最终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