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未济与求索
小时候囫囵吞枣看易经,到现在内容忘个精光,每一卦的名称倒是还依稀记得。
易经以乾坤两卦开始,最后一卦却是 “未济”。
何为 “未济”?孔夫子作的《序卦传》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易经六十四卦到了既济这一卦,乾坤或几乎息矣。矛盾似乎消失,斗争已然停止 —— 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永远不会消失,“物不可穷”,因此既济之后还会有未济,事物矛盾的变化没有穷尽。
今晚十二点的钟声一旦敲响,就代表着我如果根据中国的阴阳合历来计算,就要正式加入到成年人的世界里了。
是的,我十八岁了,成年了。
成年意味着我正式结束了青少年的青涩与惶恐,哪怕心中仍有戚戚;
成年意味着我要正式承担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哪怕我还没有自立;
成年意味着我好像已经不再是个孩子,那个小时候梦寐以求的 “我已经长大了” 现在似乎正在呼啸而来,硬拉着我向前走,去面对这个世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幸至此世,今日恰逢十八载。
我在阅读时经常会想:我们作为一个 “现代人”,又该如何面对现代性危机?
何为现代性危机?
何为现代性?
现代性就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是革故鼎新。现在,太多的生活方式不是被颠覆,就是在被颠覆中。当然,乐观者称之为 “迭代”。在频繁的迭代声中,似乎一切的行业都会迅速变成传统行业,跟不上时代是这个时代最致命的挑战,多少坚固如长城的东西已迅速销声匿迹。似乎转眼间自己所熟知的老梗已经变成了时代的眼泪,最新的爆炸新闻和知识正在由大数据和互联网抢着向我的大脑里灌。
“乱花渐欲迷人眼” 是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最真实的写照。
随着现代性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也在逐渐浸入我们的意识。可是自由主义和平等主义要求多元主义,多元主义又何相对主义是一对孪生子 —— 相对主义正是现代性危机潜伏的精神土壤。一切都是流变的,一切都是可以被肆意解构的。标准已经不再是标准,美德也不再是美德。一切都是相对的,真理,价值,美丑,好坏,对错……
这种思维模式未必错误,但是它绝非完全正确。艾伦・布鲁姆就敏锐地指出:“这样一来,人之间、文化之间的差异似乎消除了,反对歧视获得了更为充分的根据。然而在另一方面,推动人类追寻高尚、优秀品质的动力也消失了。即便这些品质找到了,也无须加以推崇。”
无论是微观叙事中身边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叙事中国家时代的改变,时代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在快与变之中,在速生和速朽之间,我坚信这个社会中始终会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历经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不变的灼灼光芒。这个内核表现为学弟学妹们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表现为支教教师深入山村送入光明,表现为身边中每一个不放弃的你我他。这个内核是我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仁与义的期许,对更符合人性与人类发展方向的道德律的坚持。
已经走过的十七年里,时间流逝和自身的成长是变,我对于阅读和计算机的喜欢,对于那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变。
高考之后有段时间,我特别焦虑 —— 大数据算法实在太强了,各种我已经喜欢和可能喜欢的视频,文章争相出现在各类 APP 和网站的首页推荐里。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会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我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事物上,结果不仅对我的成长帮助不大,还可能会形成信息茧房,反倒让我更加狭隘。
理解以真实为本,但是真实不总是会自动呈现。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逐步的收窄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严格控制大数据的作用,将绝大多数的信息源都合并到一处,拒绝算法的推荐。专注于在自己的领域内精进,在面对各类事件时多问一句 “真的吗” 和 “为什么”。
在网上冲浪越久,我越是想要重新翻开书本,不为寻求真理,只为内心的平静。互联网带给我的信息已经严重过载,严肃阅读才是心之所向。作为时代的一粒沙,我有时有力,更多时候无力,但别无选择,除了阅读,思考,然后尽最大的努力过好这一生。
在这变与不变之中,我跌跌撞撞的走过了十七年,并且即将开启新一段历程。正如我经常和好朋友说的一句话:“落子无悔,抉择本身就是向前。” 一路走来,纵使有很多遗憾,但是更多的是乐趣,是很多很多我所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违内心。总结十七年的经验,改掉自己的缺点,保持自己的优点,绝不放弃,乐观的继续向下走。
絮絮叨叨了很多,十七年那么长,未来也那么长,一条朋友圈很难写的完;十七年很短,人生似乎也很短,一条朋友圈好像绰绰有余。
不管怎样,
祝自己 18 岁生日快乐!